07 12 月

【病童回访】志愿者感悟:公益活动让我明白生命的真谛!

以下文章来自本次参与回访的志愿者陈宇桴,第一次参与回访的他,遇到了术后最糟糕的情况-死亡,也收获了患儿康复的喜悦,一起来看看他的一些感悟吧!
01、生死

        大卫·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单》里写过,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我电访的第一个家属,她的孩子在一年前去世了。我打了两次电话给她,第一次拨通电话的时候她很惊讶,然后电话那头沉默了,我以为是电话信号不好,然后就被挂断了。我在短信上询问原因,她没有回复。等了大概五六分钟,手机收到她的来电,我接通电话,我可以感受到电话那头的微微的颤抖的声音,她问我有什么事情吗? 我说我是来回访孩子情况的,她淡淡的回了一句话:“去年走了。”我很惊讶,当时有一点不知所措,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安慰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我只能说非常抱歉,她开始不断的向我重复:“我都看淡了,真的我都看淡了……我都看淡了……”我也只能安慰她,说:“非常抱歉提起这件事情,相信孩子一定知道你们有多爱他。他也会保佑你们的,你们要好好照顾身体。”我的话语非常的简单,我也只能这么去说,我不好继续提及下去。她不断的向我们表示感谢,感谢基金会帮助他们,也感谢我们能够记得她家孩子。于是感谢她能够接受我们采访后,就与她告别,挂断了电话。电话打完后,我看到消息栏一直有对方输入的提示,可是后来一直没有收到任何一条短信。我很难受,因为我觉得可能我的一次回访,可能这件事情她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去调整平复,去尝试面对,当她可能慢慢接受的时候,又被别人重新提起,可是我却没有给予一个很好的帮助,让她情感上有所伤害。

我经常会想到她最后那句话:“感谢你们记得我家孩子!”我不禁会想到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里面说的:“人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遗忘。这次活动其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在死亡教育上,让我明白“人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会面临死亡。活着的时候,感受爱、给予爱;死亡的时候,尽力过、开心过。愿天堂再无病痛!

02、公益的意义

        当时我打完第一个家属电话,我其实有点后怕,我害怕后面的家属有很多去世的情况,但是为了能够完成分配给我的任务,我就继续打了过去。当那个电话接通,她知道我是基金会的志愿者,她特别激动,笑声不断,她用那不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非常感谢非常感谢,我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基金会帮了我们大忙!我们家孩子恢复的特别好,完全康复了哈哈哈!”那时候我悬着的心放下了,我开始和她沟通,她和我说,她们当时为了治疗孩子的病,家里已经穷到没饭吃,钱也借不到,第一次感受到人心的冰冷,还好有我们基金会资助他们,现在他们家孩子已经上幼儿园,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在越来越好。我听到这内心有了莫名的感动,后来突然电话那头突然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妈妈!你看!”真的那一刻我心“哐当”一震,眼湿润了,从一个3岁就做了3次手术的孩子,那声言如今是那么的有生命力。我很感动也很高兴,也有了勇气去拨打后面患者家属的电话。

我一直相信,爱也是一种能力。其实公益是一种爱与善良的代名词,它用彼此间爱的共鸣使得大家相信爱的能力可以将一个爱的群体连接起来,使这种爱影响到更多的人。精致的生活同样需要善的种子.一个能够感受生活的人一定是敏感而又善良的。也许只是对于一只流浪狗的怜悯,也许只是对于留守儿童一块钱的关爱,也许只是一件旧衣服的暖意。只要是善行,微小的爱也可以让我们感到温暖。真正的爱,一定与真,与善,与美相关。

其实公益很多时候不只是我们去帮助别人,不应该带着一种“救世主”的感受,或者是施者的态度。我们其实也是受益者,我们可以从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思想。

诗人氲弦曾说:“这个世界已经够冷,就让我们以彼此的体温取暖。”公益就是用爱心构筑了一处温暖人间的热源,温暖你我。

以上就是这次公益的感悟,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语言,全是自己的感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加入到社会公益活动。

文章来源:志愿者陈宇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