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因为这个艺术团 他们决定定居广州
![]() 受访者供图 |
![]() |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少韩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少韩(除署名外)
穿过“乐善好施”牌坊,往前走一段路,记者来到了龙潭村妇女之家,这个地方是伟博艺术团目前的排练场地。每周日下午,这个地方便聚集了一群来穗外来工子弟以及广州本地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他们弹着尤克里里,打着箱鼓,唱着歌,家长们则当起志愿者,负责当音乐老师的助手,还负责考勤、摄影、场地卫生保障等。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现在,不管工作人员有没有来,我们都能自己管理,保障孩子们学习排练正常进行。”记者问道:“为什么你们都这么积极、用心参加艺术团活动呢?”家长答道:“因为参加这个艺术团,我们全家人看到了广州的包容、友好,看到了广州最有爱的一面。现在,谁要我离开广州,我都赖着不走了!”
伟博艺术团是一个怎么样的艺术团?成立五年以来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为何孩子、家长们都如此着迷呢?
因为有需求,才有了艺术团的开始
为了帮助孤贫、残障和困境儿童,2013年,广州市伟博儿童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为“伟博基金会”)成立,主要开展开展“重症贫困儿童资助”项目。在了解到许多外来工的孩子常年在家留守,假期时会来广州探亲的情况之后,2014年,伟博基金会开始举办为期三周的“欢迎小候鸟”夏令营,为暑假来穗探亲的外来工子女开设艺术培训课程、提供安全知识教育以及安排“发现广州”亲子游,让“小候鸟”们可以在广州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和快乐的假期。除此之外,伟博基金会还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小小艺术家”公益培训营,邀请本地明星担任导师,为本地低收入家庭儿童和外来工子弟开设免费培训课程,激发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艺术旅程中增强自己追求梦想的信心和勇气。
在“欢迎小候鸟”夏令营和“小小艺术家”公益培训营结营之后,伟博基金会收到了许多来自孩子与家长们想要继续参与艺术培训活动的反馈。在孩子与家长们的推动下,伟博基金会在2015年9月决定成立伟博艺术团。成立之时,伟博艺术团通过面试、筛选,最终有9名成员成功入团。伟博艺术团每周末都会开展以尤克里里为主的艺术培训课,学校考试期以及特殊时期除外。
把艺术团建设成一个友好的小社会
小乐今年读初一了,是伟博艺术团的老学员,而她的妈妈则成为了艺术团内家长志愿者中的骨干。因为丈夫常年在广州打工,2006年,小乐妈妈离开了江西老家,也来到了广州工作。后来,他们在广州生下了小乐。生活圈很小,周围也没有什么朋友,小乐妈妈说:“我最多就是带女儿去工厂,放她在一旁自己待着,我继续工作。那会儿,她很内向,扭扭捏捏的。”
后来,有一次机会,小乐妈妈给女儿报名参加了“小小艺术家”公益培训营。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小乐妈妈看到了女儿的成长,她说:“学了尤克里里之后,她特别开心,而且很喜欢。虽然在表演时候也是扭扭捏捏的,但是,我相信音乐可以让她变得自信起来。”随后,小乐妈妈便大力支持小乐加入伟博艺术团。
每周末一次学习排练,场地、师资问题,伟博基金会都搞定了。考勤方面也有一位固定的志愿者帮忙。然而,不幸的是这位志愿者生病了,不能再过来帮忙了。而在这个时候,伟博艺术团的家长们自发决定成立家委会,家长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去维系整个艺术团的正常运作。伟博基金会秘书长彭蔚说:“我们有尤克里里班和声乐班,每个班都分A、B两个小班,把老学员跟新学员分开学习。每个班级都有负责考勤、摄影、后勤保障等工作的家长。这些规则都是他们自己讨论制定的。现在,日常的学习排练活动,家长和孩子们都能自己搞定。为了保证艺术团的良好运作,我们也设立了末位淘汰机制,从考勤、考核等方面去评估学员是否适合在艺术团里继续学习。”
因为参加学习排练过程中,多多少少有些等待的碎片时间,孩子与家长们一起在排练场地设置了图书角,大家自己捐书、自己摆设,方便大家利用碎片时间涨知识……虽然场地换过好几处,但是,不管在哪,孩子与家长们都会把排练场地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去建设,去爱待。伟博艺术团学员小豪的妈妈分享道:“我们就像个小集体、小社会,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背景,但是聚在一起之后,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分工、协商,让艺术团能够长久运作下去。”五年下来,在大家的努力下,艺术团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友好。小乐妈妈说:“想要自己的孩子在广州融入集体、社会,加入艺术团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家长们努力把艺术团建设成一个友好的小社会,让孩子在其中看到家长们是如何在小社会里分工、交流、互相支持,也让孩子们在其中学会怎么在集体中、社会中生活。”
陪伴孩子,为广州做点事情
就像很多家长所说的,要不是因为伟博艺术团,我们的孩子接触不了这么好的艺术培训,学不到这些技能。小乐妈妈说:“在孩子加入艺术团之后,我更看重的是公益演出机会。伟博艺术团会组织孩子们去到很多公益活动义演,我们还去过广州马拉松、养老院、医院病区等地方表演。”陪伴孩子一起,到广州那些有爱的地方表演,去为有需要的人带来欢乐,小豪妈妈说:“这不仅让我儿子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与勇气,也让我们在付出中,觉得自己为广州这座城市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小乐妈妈说:“这是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让我和孩子感受到了原来付出,做公益不只是帮助到别人,还帮到了自己。在演出之后,我们会很开心,也会更有冲劲去学习排练,去把艺术团建设好。”
扎根广州五年,让音乐、公益的种子随风飘扬
五年耕耘,伟博艺术团不断加入新学员,团队持续良性运作,而那些年纪较大已经退团的学员也给团队带来了惊喜。彭蔚说:“老学员有的回来做助教,回馈这个给自己带来力量的团队,还有的学员自己组了乐队,继续玩音乐。伟博艺术团就是孩子们的艺术启航之地,而孩子们未来的发展,还要靠他们自己。”小乐告诉记者:“我很喜欢尤克里里,也很喜欢唱歌,但是,我现在读初一,我还不知道自己以后会做什么工作。但即使我的工作与音乐无关,音乐也会作为兴趣爱好陪伴我的生活。之后,我还会继续参与公益演出,因为在演出的时候,看到大家都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彭蔚说:“每年投入5~6万元,伟博基金会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音乐技能,还带给他们自信与勇气,带给他们音乐的快乐……而更重要的是,艺术团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音乐、公益的种子,赋予他们能够用音乐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的能力。而对于他们父母而言,来穗外来工们对广州这座城市更有归属感,广州本地低收入家庭也深深感受到了广州这座城市的温暖。扎根广州五年,伟博艺术团已经成为了广州本土公益演出乐团,也曾荣获(2018)第八届亚洲国际艺术大赛一等奖、二等奖,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下去,也会继续招募新学员,让更多有需要的孩子感受音乐、公益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