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小候鸟”们广州学筑巢
|
信息时报讯(记者 陈少韩 实习生 李悦)
炎炎夏日里,一群孩子围坐在公园的树荫下,摆弄着手中的树叶枝条和“泥巴”,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观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呀,这群孩子正在参加由广州市伟博儿童福利基金会主办的“欢迎小候鸟”夏令营活动,跟着自然科学课张老师一起学习制作鸟巢。
连续5年暑假提供艺术公益课程
据介绍,“欢迎小候鸟”夏令营主要是为暑假来穗探亲的“小候鸟”提供持续3周的公益课程活动,内容包括艺术培训、社区体验课和周末亲子游等,至今已经开展了五期。今年7月22日,120名来自广州市内4个不同社区的外来工子女参与了本次夏令营之旅,这3周里,他们将在老师们的专业指导和志愿者们的协助下持续学习尤克里里课和自然科学课。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候鸟”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主办方还计划将在云门NEW PARK商场设置一个展示“小候鸟”艺术手工品的展览,同时还将为他们打造一个展现自我的专属表演舞台。
从“鸟巢”联想到自己的家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鸟儿的家是怎么样的吗?它们又是怎么建造的呢?”自然科学课张老师用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大海报向大家揭示了鸟巢的“秘密”,正在一旁听课的一位男生感叹道:“鸟怎么那么聪明,比我都聪明。”
在张老师的分享之后,张老师提议大家一起利用花园里散落的枝叶花草等来自自然界的物品来制作鸟巢,孩子们马上热情响应,兴致盎然地动起手来。有比较美观,有更加实用的,“小候鸟”们想法千奇百怪,所筑的巢造型各异。来自湖北的初一女孩小朱向我们展示了她灵感来自于吊篮的鸟巢,并且把刚学到的小鸟的生存智慧都运用上了,她说:“这是半封闭型的,上边还放了小花小草来掩盖内部,从外边看可能只是长了植物,就不会让天敌发现这是小鸟的家。”小朱的父母在广州工作,只有假期才能和父母相聚,来到广州后,小朱多数时间都是待在家里,今年,她第一次参加夏令营,她说:“我觉得夏令营活动很有趣。自然科学课十分轻松,让人忘掉烦恼,但我在学校里从来都没有上过,而且这里的老师也比较耐心温柔。”鸟巢是小鸟的家,而刚刚为小鸟设计制作了家的小朱对于家,又有什么样的理解呢?小朱说:“我觉得家是一个很安全的地方,是最温暖的避风港。不管在外面遇到什么困难,回到家里都会获得一点力量去面对。长到现在,我越来越能理解到家人是不可分割的。”
夏令营还能增进外来工家庭亲子关系
在课程结束后,张老师分享了他开设这门课的想法:“一方面,我是想启发他们的探索能力,去接触、观察大自然,并从中习得智慧;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在亲身经历中获得新鲜体验。”
其实,夏令营除了带给小候鸟的知识与锻炼之外,还有其他的创办初衷,广州市伟博儿童基金会秘书长彭蔚表示:“小候鸟们来广州探亲但父母要上班,他们是缺少陪伴的,开办夏令营就把同龄孩子聚在一起,为他们提供陪伴和管理,而且有些课程是要回家与父母一起打卡的,这又创造了一些亲子互动机会。另外,我们发现他们对广州是有种陌生感的,所以会在周末举行亲子游,希望他们能更好地了解父母所在的城市,更好地融入当地。”
“小候鸟”每年都要经历迁徙,但愿迁徙到有爱的广州慈善之城时,能和鸟儿一样拥有一个安全的“巢”,感受温暖。